完成修復後,乾隆皇帝對「瀆山大玉海」愛不釋手。
他在北海團城專門修建了玉瓮亭,將這件國寶安置其中,供人觀賞。
乾隆還親自為「瀆山大玉海」題詩作賦,讚美其歷經滄桑卻依然華美的品質。
他甚至將亭子周圍的古樹封為"白袍將軍",以示對這件國寶的尊崇和保護。
國寶的價值
「瀆山大玉海」的價值遠不止於其體量和美觀。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玉器之一,它開創了大型玉器精密雕刻的先河,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技術參考。
從材質上看,「瀆山大玉海」採用了優質的獨山玉。
獨山玉產自雲南,質地細膩溫潤,顏色多為青白色,帶有淡雅的綠色紋理,在古代被視為珍貴玉材。
能夠找到如此巨大且質地均勻的獨山玉原料,本身就是一個奇蹟。
從工藝角度觀察,「瀆山大玉海」的雕刻技法集元朝工藝之大成。
其表面刻有十餘種動物圖案,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栩栩如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