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紅嬋因傷退賽引關註:老將堅守,新人登場,中國跳水格局未變

2025-05-22     董寬楓     反饋
2/4
02

「發育關」難題:全紅嬋的挑戰不止傷病

退賽消息一出,不少網友聯想到另一個問題:全紅嬋這兩年為啥老輸給陳芋汐?

從東京奧運會後,她在國內外的單人10米台比賽中多次屈居第二,唯一一次贏陳芋汐還是在2021年的全運會。

有人覺得奇怪:「明明動作那麼穩,『水花消失術』也沒退步,咋就贏不了?」

其實,這和跳水運動員的「發育關」直接相關。

全紅嬋14歲在奧運奪冠時,身材瘦小輕盈,做高難度動作時身體控制更占優勢。

這兩年,她身高體重明顯增長,肌肉力量、動作協調性都得重新適應。

舉個簡單例子:同樣翻騰三周半,個子高了,身體轉動慣量變大,對起跳高度、入水角度的把控就得調整。

陳芋汐比她大兩歲,已經平穩度過了這個階段,技術更穩定。

全紅嬋自己也公開聊過發育帶來的影響,但她說得挺實在:「就是得練,沒別的辦法。」

據隊內透露,她每天訓練8小時,重點強化體能和動作細節,甚至為了控制體重,連零食都戒了。

這種近乎苛刻的自律,恰恰說明她沒放棄和命運較勁。